在古琴的悠遠音韻中,有一段詩句常被吟誦:“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結(jié)不同聲暫歇。”這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原句為“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描繪的是琵琶演奏時一種極為細膩、微妙的音樂狀態(tài)。它不僅僅是對聲音的描寫,更是一種情緒的傳達,一種藝術(shù)境界的體現(xiàn)。
“冰泉冷澀”四字,仿佛讓人置身于寒冷的山澗,清澈的泉水在石間流淌,卻因寒氣而顯得遲緩、滯澀。這種“澀”并非生硬,而是一種含蓄的美,如同琴聲在低沉處徘徊,似有未盡之意。接著,“弦凝絕”三字,則是說琴弦仿佛被凍結(jié),聲音戛然而止,進入短暫的沉默。這一剎那的靜默,往往比喧囂更具張力,讓聽者屏息凝神,感受到音樂之外的深意。
“凝結(jié)不同聲暫歇”則是對前一句的延伸與補充。這里的“凝結(jié)”不只是聲音的停止,更是情感的凝聚;“不同聲”則暗示了音樂中層次的豐富性,每一種聲音都承載著不同的意義和情感。而“暫歇”二字,則點明了這種靜默只是暫時的,下一刻,旋律將再次響起,帶來新的感動。
這首詩之所以流傳至今,不僅因為其語言優(yōu)美,更因為它揭示了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道理:真正的藝術(shù),往往存在于動靜之間,存在于有聲與無聲的交界處。正如琵琶曲中的“暫?!保m是片刻的靜止,卻能喚起最深刻的情感共鳴。
在現(xiàn)代的音樂欣賞中,我們常常追求節(jié)奏的強烈、旋律的奔放,卻忽略了那些細微的停頓與靜默。其實,正是這些“暫?!钡臅r刻,才讓音樂有了呼吸,有了靈魂。就像那句詩所表達的那樣,當聲音“凝絕”、“暫歇”,反而更能激發(fā)人們對美的感知與思考。
因此,無論是古典音樂還是現(xiàn)代創(chuàng)作,都應該學會在“?!敝袑ふ摇皠印?,在“靜”中體會“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藝術(shù)的真諦,感受那份“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結(jié)不同聲暫歇”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