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翻譯:
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抓到了一只狐貍。狐貍說:“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百獸之長,如果你吃了我,就是違背了上天的命令。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我可以走在你前面,你跟在我后面,看看百獸見到我有誰敢不逃走呢?”
老虎認(rèn)為狐貍說得有道理,于是就跟著它一起走。野獸看到它們都紛紛逃跑。老虎不知道野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還以為它們是害怕狐貍。
注釋:
- 求:尋找。
- 長:做……的首領(lǐng)。
- 子:你。
- 逆:違背。
- 走:跑開。
這個故事通過狐貍利用老虎的威勢來嚇唬其他動物的情節(jié),揭示了一個道理:有些人借助別人的勢力或名聲來欺壓他人,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的力量。希望讀者能從這個故事中學(xué)會獨立思考,不要盲目相信表面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