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古典詩詞的浩瀚長河中,杜甫的《春望》是一首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中“花重錦官城”一句尤為經(jīng)典。這句詩不僅描繪了春日成都的繁華景象,也寄托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本文將帶您走進這首詩的原文、背景及其深意。
一、原詩全文
《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二、“花重錦官城”的出處與背景
“花重錦官城”并非出自《春望》,而是杜甫另一首詩《春夜喜雨》中的名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這里的“錦官城”指的是古代成都的別稱,因蜀地多錦而得名,是當時著名的絲綢生產(chǎn)地。杜甫在此描繪了一場春雨后的美景,花朵因雨水滋潤而顯得格外飽滿,仿佛沉甸甸地壓彎了枝條,“花重錦官城”正是這一意境的生動寫照。
三、詩意解析
“花重錦官城”字面意思是:春雨過后,錦官城中的花兒因雨水的滋潤而顯得格外沉重、繁盛。但在這句詩的背后,還蘊含著更深的情感和哲理。
1. 自然之美:詩句展現(xiàn)了春雨后城市中繁花似錦的美麗景象,表現(xiàn)出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2. 生活氣息:錦官城作為古代成都的代稱,承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和人文風情,體現(xiàn)出一種寧靜而富庶的生活圖景。
3. 情感寄托:盡管這是描寫春景的詩句,但杜甫的詩作往往寓情于景,此句也可能暗含他對和平生活的向往與對戰(zhàn)亂的無奈。
四、翻譯與理解
原文: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翻譯:
清晨一看那濕潤的紅色花瓣,花兒沉甸甸地盛開在錦官城中。
理解:
這句話描繪的是春雨之后,天剛亮時,看到滿城花開,花瓣被雨水打濕,顯得格外飽滿,仿佛花朵都因水汽而變得沉重。這是一種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畫面,也反映出詩人內(nèi)心的喜悅與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五、結(jié)語
“花重錦官城”雖僅寥寥數(shù)字,卻以極簡的語言勾勒出一幅春日美景圖,既體現(xiàn)了杜甫高超的藝術(shù)造詣,也展現(xiàn)出他細膩的情感世界。通過這首詩,我們不僅能感受到春天的溫柔與美好,也能體會到詩人對國家興衰、人民疾苦的深切關(guān)懷。
在今天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重讀這些古詩,或許能讓我們在喧囂中找到一絲寧靜,在浮躁中尋回一份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