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富含哲理的成語和諺語,《行百里者半九十》便是其中一句具有深刻含義的古語。這句話字面意思簡單,但蘊含的道理卻非常深遠。
讀音解析
“行百里者半九十”中的每個字的拼音如下:
- 行(xíng):在這里表示行走或進行的意思。
- 百里:表示距離,讀作“bǎi lǐ”。
- 者:指代某個人或者某種情況,讀作“zhě”。
- 半:表示一半,讀作“bàn”。
- 九:數(shù)字九,讀作“jiǔ”。
- 十:數(shù)字十,讀作“shí”。
因此,整句話的完整讀音為:“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釋義詳解
這句成語出自西漢劉向所著的《戰(zhàn)國策·秦策五》,原文是:“詩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它的意思是說,在完成一項任務時,走完最后的一段路程往往是最困難的。即使已經(jīng)走了九十里路,仍然只算完成了全程的一半,而剩下的十里才是真正的考驗。
這個故事來源于古代的一個寓言:有位旅行者計劃從一個地方走到一百里外的目的地,當他走了九十里后,卻發(fā)現(xiàn)前方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且路況更加復雜艱險。于是他開始懷疑自己能否堅持到底,最終因為缺乏信心而放棄了繼續(xù)前行。這個例子生動地說明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道理——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堅持。
在生活中,“行百里者半九十”提醒我們不要因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就掉以輕心,尤其是在追求長遠目標的過程中,更應該保持清醒頭腦,全力以赴去克服最后階段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實現(xiàn)最終的成功。
總結(jié)來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成語,它還包含了關(guān)于毅力、決心以及如何面對困難的重要啟示。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其他領(lǐng)域,這句話都值得我們銘記于心,并將其作為指導原則來激勵自己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