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夜登小閣,憶洛中舊游。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翻譯:
夜晚我登上一座小閣樓,回憶起在洛陽時的舊日游玩。記得從前在午橋上的宴席中飲酒,座中多為英雄豪杰。長長的河流中月光緩緩流淌,悄無聲息地逝去。在稀疏的杏花影子下,我們吹著笛子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過去了,仿佛做了一場大夢,雖然現(xiàn)在我還活著,但回首往事仍感到驚訝。閑暇時登上小閣樓欣賞雨后的晴空。古往今來,多少歷史事件已經(jīng)消逝,只有那漁夫在深夜里唱著歌謠。
賞析:
陳與義在這首詞中表達了對過去歲月的懷念以及對人生無常的感慨。上闋描繪了他在洛陽時與朋友們歡聚的美好時光,通過“午橋橋上飲”、“杏花疏影里”等細膩的描寫,展現(xiàn)了當時歡樂祥和的氛圍。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美好的記憶也變得遙遠而模糊。
下闋則轉(zhuǎn)向?qū)ΜF(xiàn)實生活的反思。“二十余年如一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經(jīng)歷的滄桑變化。他感嘆歲月匆匆,曾經(jīng)的輝煌已成為過去,如今只能獨自憑欄遠眺,感慨萬千。最后兩句“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更是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到了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中,體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詞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既有對往昔的追憶,也有對現(xiàn)實的無奈,更蘊含著一種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它不僅是一首懷舊之作,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大夫階層普遍存在的對人生短暫和社會變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