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情之請”是一個漢語成語,常用于表達一種帶有輕微尷尬或不好意思的請求。這個詞語雖然字面上看起來有些矛盾,“不情”與“請”似乎不太協(xié)調,但其實際含義卻十分明確。
一、不情之請的意思
“不情之請”字面意思是“不合情理的請求”,但在實際使用中,它更多地被用來表示一種出于無奈、難以啟齒或略顯突兀的請求。這種請求通常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因為某種特殊原因不得不提出,往往帶有謙遜或自嘲的語氣。
例如:
> “我實在不好意思提這個要求,但這次真的有困難,只好斗膽提出一個不情之請?!?/p>
在這樣的語境中,“不情之請”并非指請求本身不合理,而是強調提出請求時的為難和不安,是一種委婉的說法。
二、不情之請的出處
“不情之請”最早出自清代文學家李漁的《閑情偶寄》。這本書是李漁晚年所作的一部雜談式隨筆集,內(nèi)容涉及戲曲、生活、藝術等多個方面,語言幽默風趣,思想深刻。
在《閑情偶寄·詞曲部》中,李漁曾寫道:
> “吾嘗謂文人之筆,如婦人之手,不可輕試;然有時不情之請,亦不能辭也?!?/p>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文人的筆就像女人的手一樣,不能隨便亂用,但有時候即使不愿意,也難免要接受一些“不情之請”。
雖然這段話并非直接使用“不情之請”這個成語,但它的意思已經(jīng)非常接近現(xiàn)代意義上的“不情之請”。后來,這一說法逐漸演變并固定下來,成為今天我們常用的成語。
三、使用場景與注意事項
“不情之請”多用于書面語或較為正式的場合,尤其是在表達請求時,如果覺得自己的請求可能會讓對方為難,就可以用這個詞來緩和語氣,體現(xiàn)出一種禮貌與謙遜。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詞雖然帶有“不情”二字,但并不意味著請求本身不合理,而是強調請求者的無奈與不安。因此,在使用時要根據(jù)具體語境判斷是否合適。
總結:
“不情之請”是一個帶有謙遜與委婉色彩的成語,表示一種因特殊情況而提出的請求,雖略顯尷尬,但表達了對對方的尊重。其出處可追溯至清代李漁的《閑情偶寄》,后逐漸成為常用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