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遙看近卻無是哪首古詩】“草色遙看近卻無”出自唐代詩人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初春時節(jié)草木剛剛發(fā)芽、景色尚顯清淡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早春景色的獨特感受和喜愛之情。
一、詩句出處總結
項目 | 內容 |
詩句 | 草色遙看近卻無 |
出處 |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
作者 | 韓愈(唐代) |
體裁 | 七言絕句 |
創(chuàng)作背景 | 詩人寫給友人張籍(字十八)的一首詩,表達對早春景色的贊美與感悟 |
二、詩歌原文及賞析
原文:
> 天街小雨潤如酥,
> 草色遙看近卻無。
> 最是一年春好處,
> 絕勝煙柳滿皇都。
賞析:
- 第一句“天街小雨潤如酥”,描寫春日細雨輕柔如酥,滋潤著京城的街道,營造出一種朦朧而柔和的氛圍。
- 第二句“草色遙看近卻無”,點出草色在遠處看似一片青綠,但走近一看卻幾乎看不見,表現(xiàn)出初春草芽剛冒、稀疏的特點。
- 第三、四句“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則抒發(fā)了詩人對早春的喜愛,認為這是全年最美的時節(jié),勝過盛春時的煙柳滿城。
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清新,充分體現(xiàn)了韓愈“以文為詩”的風格,也展現(xiàn)了他對自然細微變化的敏銳觀察力。
三、詩句意義與影響
“草色遙看近卻無”不僅是一句生動的自然描寫,更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告訴我們:有時候,事物的全貌只有在遠觀中才能看清,近看反而模糊不清。這也反映了古人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理解。
此句因其形象生動、富有哲理,常被后人引用,成為描寫早春景色的經(jīng)典名句之一。
四、相關知識拓展
項目 | 內容 |
張十八 | 指的是張籍,字文昌,是韓愈的好友,曾任水部員外郎,故稱“張十八” |
“天街” | 指長安城內的街道,古代帝王居住地,象征繁華 |
“煙柳” | 形容春天柳絮飄飛、如煙似霧的景象,多用于形容盛春之景 |
五、結語
“草色遙看近卻無”出自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是一首描寫早春景色的佳作。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觀察,詩人將初春草色的微妙變化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這首詩不僅是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中關于自然與人生感悟的重要體現(xiàn)。